Start-up News

台灣創業遇挫開業成本達7位數
80後港青咖啡夢不死
汲取失敗經驗返港再開店

近年,香港和台灣均掀起一股「文青」熱潮,有着別緻的裝修、精美咖啡和甜品的咖啡店肯定在年輕人的「打卡」名單之上。乘着這股熱潮,如果早着先機開咖啡店,想必也一定能賺到盆滿缽滿,不過創業豈會如此簡單。6位香港年輕人早在2012年到台灣創業開咖啡店,可惜因創業成本高昂,盈利又有限,最終決定告別台灣。不過,這未有磨滅一班年輕人的創業理念,他們汲取教訓,改變經營策略,在2年前轉戰香港,於銅鑼灣一間約400平方呎的店舖重新出發,成功站穩陣腳後,去年11月於將軍澳康城商場開設期間限定店,冀開拓不同客源。

大約9年前,有6位香港年輕人於咖啡店打工認識,工作約2年後,志同道合的他們萌生出創業念頭,便鼓起幹勁前往台灣創立咖啡店-Artista Perfetto。創辦人之一的楊曜輝指,在台灣開店主要有兩個原因,分別是當地的咖啡文化以及相宜成本。「當時感覺台灣的舊式咖啡店與日本很相似,咖啡文化比較深厚,以虹吸(濾布過濾未有用到咖啡機)的方式沖調咖啡。」香港的咖啡則偏向西方,以咖啡機或手沖方式沖調。他續指,即使在2、3年前,在台灣花約3萬新台幣(約8,300港元)便可聘請一位台灣員工。

這些因素驅使下,他們決定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附近,開設約3,000平方呎的咖啡店,半年租金接近100萬新台幣(約28萬港元)。楊曜輝坦言,實際經營支出比想像中多,隨後的經營模式也與初衷有出入。他形容,因沒有生意經驗,初時6人到達台北時,都猶如一張白紙,很多時候處於摸索階段,「因為我們在那邊(台灣)是接近無connection(人脈),你當去了非洲,譬如尋找供應商、到哪裏購奶,或者買張枱,基本上是由零開始。」

6年間,楊曜輝與其他合夥人意識到,當地雖然咖啡文化盛行,但競爭太大,而且整個開業成本金額更達7位數,超出他們的預算,所以最終選擇不再續租。「坦白講,那6年間,並不是一個成功的生意,因為賺不到錢,這可視為一個跌碰,但我會視作為做一個品牌的第一步。」

回港發展延續理念

做生意撞板,不一定是壞事,有時反倒可累積經驗。休息半年後,他們帶着品牌在香港開店,延續理念。2018年,Artista Perfetto在銅鑼灣開店,2020年11月又在康城商場開設期間限定店。這次他們更改經營策略,決定以細舖位起家,當時他們花約4萬多元租下銅鑼灣小巷400平方呎舖位。「我很喜歡外面有條巷,很有台灣的感覺;銅鑼灣令人覺得是一個鬧市,但那條巷就顯得特別寧靜。」

圖片及資料來源:inews.hket.com

#新聞故事 #News #專題故事 #FeatureStory #創業故事 #StartUpNow #life #quote #hongkong #hkig #hker #hkgov #gov #hsu #polyu #cuhk #hku #ouhk #cityu #hkbu #hkust #highschool #hkgirl #hkboy #photography #photooftheday #followme #yba #創業 #年輕創業家

Related articles